客中闻雁
黄景仁〔清代〕
山明落日水明沙,寂寞秋城感物华。
独上高楼惨无语,忽闻孤雁竟思家。
和霜欲起千村杵,带月如听绝漠笳。
我亦稻粱愁岁暮,年年星鬓为伊加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,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。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,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。
独自登上高楼,看不到天边的路,凄然无语。忽然听到一只孤独大雁的叫声,想起远方的家。
下霜的季节就要到了,千村万户都响起捣衣声。大雁在秋月下飞鸣而过,听起来就好像大漠胡笳那样悲哀。
我也和大雁一样,忧愁岁月,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。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。
注释
物华:自然景物。
和:相伴。
杵:捣衣声。
稻粱:稻和粱,谷物的总称。这里是比喻衣食生计。
星鬓:花白的头发。
简析
《客中闻雁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以秋日景致开篇,借秋城之清寂,造出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;颔联深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,触动了思乡之情;颈联交织出一幅辽阔而苍凉的秋日图景,进一步加深了愁情;尾联以自身境遇作结,表达了对生计的忧虑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。全诗意境深远,情感丰富,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慨和思乡之情,萦绕着挥之不去的秋悲。
黄景仁
黄景仁(1749~1783),清代诗人。字汉镛,一字仲则,号鹿菲子,阳湖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。四岁而孤,家境清贫,少年时即负诗名,为谋生计,曾四方奔波。一生怀才不遇,穷困潦倒,后授县丞,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,年仅35岁。诗负盛名,为“毗陵七子”之一。诗学李白,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、寂寞凄怆之情怀,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。七言诗极有特色。亦能词。著有《两当轩全集》。 205篇诗文 139条名句
夜行船·郁孤台
顾贞观〔清代〕
为问郁然孤峙者,有谁来、雪天月夜。五岭南横,七闽东距,终古江山如画。
百感茫茫交集也,淡忘归、夕阳西挂。尔许雄心,无端客泪,一十八滩流下。
到石梁观瀑布
袁枚〔清代〕
天风肃肃衣裳飘,人声渐小滩声骄。
知是天台古石桥,一龙独跨山之凹。
高耸脊背横伸腰,其下嵌空走怒涛。
涛水来从华顶遥,分为左右瀑两条。
到此收束群流交,五叠六叠势益高。
一落千丈声怒号,如旗如布如狂蛟。
非雷非电非笙匏,银河飞落青松梢。
素车白马云中跑,势急欲下石阻挠。
回澜怒立猛欲跳,逢逢布鼓雷门敲。
水犀军向皋兰鏖,三千组练挥银刀。
四川崖壁齐动摇,伟哉铜殿造前朝。
五百罗汉如相招,我本钱塘儿弄潮。
到此使人意也消,心花怒开神理超。
高枕龙背持其尻,上视下视行周遭。
其奈冷泠雨溅袍,天风吹人立不牢。
北宫虽勇目已逃,恍如子在齐闻韶。
不图为乐如斯妙,得坐一刻胜千朝。
安得将身化巨鳌,看他万古长滔滔!